-

Omdia:中國大陸雲端基礎設施市場於2025年第二季恢復至超過20%增長

倫敦--(BUSINESS WIRE)--(美國商業資訊)-- 根據Omdia數據,中國大陸雲端基礎設施服務市場在2025年第二季達到124億美元,年增長21%,這是自2024年初以來首度重返20%以上增長區間。人工智慧仍是主要成長動能。隨著AI基礎模型能力持續進化與工具鏈成熟,企業需求正從基礎模型調用,轉向更貼近業務應用的場景,包括產業專屬模型與AI Agent應用的早期探索。雲端服務厂商對AI驅動的需求保持樂觀,並正加速AI基礎設施的資本投資。在2025年第二季,阿里雲、華為雲與騰訊雲的市佔率分別為34%、17%與10%。

中國大陸雲端基礎設施服務市場在2025年第二季成長超過20%,這主要得益於異常強勁的AI驅動客戶需求。隨著AI大模型持續進步,企業也開始將部分傳統依賴CPU的邏輯處理和數據流程,逐步轉移至模型推論引擎,藉此提升運作靈活性與自動化程度。

「除了基礎模型厂商的快速迭代,我們也觀察到企業利用專有數據訓練其客製化模型的需求正持續攀升。」Omdia資深總監Rachel Brindley表示,「在AI轉型的這個階段,對長期能力建置的持續投資,比保護短期利潤更具價值。中國的頭部雲端厂商正在加速對雲端與AI基礎設施的投入,這與全球投資趨勢保持一致。」

阿里雲第二季資本支出達到386億元人民幣(54億美元),該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年投入3800億元人民幣(529億美元),以擴展其雲端與AI基礎設施的佈局。騰訊雲資本支出在GPU與伺服器採購增加的主要驅動下,年增149%,達到179億元人民幣(25億美元)。

與此同時,隨著市場探索更成熟的AI產品化路徑,應用模式正從簡單的對話介面,迅速轉向具備行動能力的智慧代理。為支援可擴展的端到端Agent部署,雲端厂商正加速建構AI平台,包括阿里雲的Agent Bay、華為雲的Versatile與騰訊雲的Agent Development Platform 3.0。

「AI Agent正在成為基礎模型能力的一個重要延伸。」Omdia資深分析師Yi Zhang表示,「儘管應用仍處於早期階段,但Agent平台日益普及的趨勢,正鼓勵生態系合作夥伴拓展角色定位,從簡單的模型使用,轉向參與工作流程自動化及任務導向的應用開發。」

在2025年第二季,由合作夥伴驅動的雲端營收佔據了市場的25%。隨著生態系合作成為將AI能力轉化為商業價值的關鍵推動力,此佔比預期將持續成長。

阿里雲以34%的市佔率持續領跑中國雲端基礎設施市場,年增長率更攀升至26%。其AI相關營收已連續八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並帶動核心基礎設施服務全面復甦。繼七月對Qwen3家族進行全面升級,八月推出多模態與工具鏈強化方案後,阿里雲於九月發布旗艦基礎模型Qwen3-Max。這款擁有逾萬億參數、專為複雜分析與Agent驅動工作負載設計的模型,不僅代表阿里雲前沿模型陣容的重大突破,更彰顯其支援企業級AI應用的實力。該公司同時推出Agent Bay,提供雲端執行環境與工具組,使AI Agent能執行真實營運任務。在國際佈局方面,阿里雲宣布將於巴西、法國及荷蘭設立新區域。

華為雲於2025年第二季持續穩居中國雲端基礎設施市場第二大厂商地位,營收年增率達17%,市佔率維持17%,表現穩健。其雲端矩陣架構從384個GPU擴展至8,192個GPU,並推出 AI Token Service與EMS等新服務,優化推論層級的運算效能與成本效益。在9月,憑藉對AI能力的全棧投資,華為雲持續推動產業應用實現,為製造業、金融業、公共部門及汽車業等領域提供基礎設施支持。為強化開發者AI原生應用能力,華為雲還升級了企業級代理平台ModelArts Versatile,提供全生命週期支持並實現與MCP工具的無縫整合。據該公司表示,此整合可提升代理開發效率高達40%,並降低約30%的部署成本。

騰訊雲於2025年第二季在中國雲端基礎設施市場佔有10%的份額,隨著客戶增加使用GPU和AI相關API Token以支援新工作負載,營收增長速度加快。該公司於八月發布四款緊湊型渾元模型(參數規模分別為0.5B、1.8B、4B及7B),在GitHub與HuggingFace等平台全面開放原始碼,並設計適用於各類運算環境部署。九月推出Agent Development Platform 3.0 (ADP 3.0)),實現從模型調用到全鏈路Agent開發的端到端升級,強化推理能力、知識整合、工作流管理、多智能體協作及企業級運維等關鍵環節。國際佈局方面,騰訊雲宣布斥資1.5億美元於沙烏地阿拉伯建設首座中東資料中心,並規劃在大阪設立第三座資料中心。

Omdia將雲端基礎架構服務定義為: 由第三方提供商託管並透過網際網路提供給使用者使用的裸機即服務(BMaaS)、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容器即服務(CaaS)及無伺服器運算(serverless)之總和。

關於OMDIA

Omdia隸屬於Informa TechTarget, Inc.(納斯達克代碼:TTGT),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技術研究與諮詢機構。依託對科技市場的深刻洞察、與行業領袖的深入對話以及龐大數據資源,Omdia幫助客戶洞察趨勢、把握機遇,搶佔市場先機。從研發到投資回報,我們識別最具潛力的機遇,推動科技產業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權版本。譯文僅供方便瞭解之用,煩請參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Contacts

Fasiha Khan:fasiha.khan@omdia.com

Eric Thoo:eric.thoo@omdia.com

Omdia

NASDAQ:TTGT


Contacts

Fasiha Khan:fasiha.khan@omdia.com

Eric Thoo:eric.thoo@omdia.com

More News From Omdia

Omdia:中東智慧型手機市場2025年第三季成長23%;供應問題或將抑制2026年成長至1%

倫敦--(BUSINESS WIRE)--(美國商業資訊)-- Omdia最新資料顯示,2025年第三季中東智慧型手機市場(不含土耳其)強勁反彈,出貨量年均成長23%,達1,510萬支。成長主要得益於大眾市場關鍵細分領域的需求上升,消費者正從舊款或入門級升級到功能更強大的中階4G智慧型手機和價格適中的5G智慧型手機。廠商抓住這一成長勢頭,專注於打造高性價比產品組合,並擴大在新興市場的佔有額,在這些市場中,價格適中的4G機型持續推動著智慧型手機的大規模普及。 整個地區的市場表現各不相同。沙烏地阿拉伯是中東最大的市場,受暑假延長導致零售活動疲軟和升級週期延後的影響,銷售額小幅下滑2%。阿聯年均成長13%,這得益於Sharaf DG、家樂福和Emax等主要零售商的大力促銷活動,以及杜拜夏日驚喜節(DSS)和一系列備受矚目的新品發布帶來的季節性需求。伊拉克和中東其他地區長勢強勁,分別成長41%和70%。這主要歸功於供應商活動和通路激勵措施的加強、與經銷商協調性的提升,以及入門級產品市場穩定的替換需求。 「儘管該地區實現了強勁成長,但由於供應商優先考慮透過擴大入門級產品組合來提高銷量,因此平均售...

Omdia:美國的免費廣告支援電視 (FAST) 佔全球市場份額的80%,為韓國頻道創造突破性機會

倫敦--(BUSINESS WIRE)--(美國商業資訊)-- 根據Omdia的最新預測,美國將繼續主宰全球媒體和娛樂產業,所創造的收入佔全球收入的39%,全球1.1萬億美元的市場中佔有4300億美元的份額。美國在所有重要串流媒體領域的表現也遙遙領先,佔全球訂閱點播影視 (SVOD) 收入的53%(1810億美元)、佔免費廣告支援電視 (FAST) 收入的80%(60億美元)、佔聯網電視廣告收入的70%(480億美元)。 同時,韓國節目已成為全球觀看次數最高的非英語節目,韓國劇集更是Netflix全球十大排行榜的常勝軍。 在最近由韓國科學技術資訊通信部和韓國國際貿易協會 (KAIT) 聯合主辦的KFAST紐約活動上,Omdia媒體及娛樂部主任Maria Rua Aguete發表演說,指出這兩股力量如何匯聚。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FAST市場,而韓國節目是全球需求量最大的非英語節目。」Rua Aguete說,「結合兩者不僅僅有戰略優勢,更代表數十億美元的機會。」 「各大平台都在積極尋求具備高度吸引力的優質節目。韓國的FAST頻道擁有龐大的觀眾群、全球影響力以及在美國市場取勝的力道。」 美國...

Omdia:2025年第三季東南亞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下降1%,廠商面臨的成本壓力加劇

倫敦--(BUSINESS WIRE)--(美國商業資訊)-- Omdia最新研究顯示,東南亞地區智慧型手機市場在2025年第三季下降1%,總計出貨量達2,560萬部,連續三季出現年減。三星以460萬部出貨量和18%的市佔率領先於該地區,這得益於其在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等高均價市場推出更多偏高階的產品組合。這項策略有效抵消了競爭對手在印尼和菲律賓等價格更敏感型市場的成長。傳音以460萬部出貨量和18%的市佔率緊隨其後,小幅年成長穩住其市場地位。小米以430萬部出貨量、17%的市佔率排在第三。其成長動力來自POCO系列,新入門機型上市後,該系列出貨量激增,顯著帶動了其整體成長。OPPO以380萬部出貨量、15%的市佔率位居第四,因需求疲軟及通路調整導致其出貨量大幅下滑。vivo則以290萬部出貨量、11%市佔率名列前五,其表現主要受全新Y系列機型推動,與其核心的中階V系列形成良好補充。整體來看,東南亞地區智慧型手機市場仍面臨壓力,總出貨量較去年同期略為下降。 「入門級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波動性越來越大,管理難度提升,但仍然是影響市佔率排名的關鍵因素,」Omdia研究經理周樂軒表示,「OPPO...
Back to Newsroom